顶点小说 > 代晋 > 第一三零六章 对手(二合一)

第一三零六章 对手(二合一)


  姑塾西五十里,马家集。

  桓玄大军以每日万余人的速度顺流而下,抵达此处。从初十开始,兵马抵达此处已有五万余。当然,其中三万为水军兵马,只有二万陆上兵马。

  水军数量多,那是因为,控制长江航道乃是重中之重。必须以最为强大的荆州水军控制住此处江面,确保物资人员的运送安全。其后陆上大军方可后续抵达,不虞有危险。

  选择马加集这里扎营,一是此处地势较高,大江南岸有大片的高地,北临大江,是扎营的好地方。作为前进基地,在未攻下姑塾之前,桓玄有意在此建造坚固的营盘,储存大量的物资粮草以供攻城消耗。虽则和李徽达成了协议,但桓玄不得不防备物资通道被掐断的危险。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处坚固的大规模的营地,作为进攻的支点,囤积大量物资,以防止出现意外。

  另一个原因则是此处江面开阔,水流平缓,是荆州水军发挥实力的好地方。再往东,抵达姑塾左近江面,那里江心燕子矶将江流分开,再一次形成了南北狭窄水道的地势。

  根据侦查所知,朝廷水军在燕子矶两侧水道沉下大量的沉船和水下障碍,以封锁大江航道。那对荆州水军而言,将是进攻的阻碍。即便可以解决水下障碍的问题,荆州水军也已经有了应激之症。枞阳水战,便是沙洲上的火器狭窄的航道给了他们极大的打击。相似的地形之下,他们再不敢掉以轻心。虽然朝廷兵马不是东府军兵马那般拥有大量的火器,桓谦也不敢太过冒险。

  在过去的几天里,在水军的庇护之下,前期抵达的两万荆州兵马已经开始兴建营寨,对马家集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围绕着集镇周边,荆州兵士们开始筑造外墙土围,形成一道方圆四五里的城廓区域。这么做自然是要将马家集打造成一处大型营寨堡垒。

  其中包括方圆里许的屯粮和物资的核心区域,以及围绕周边的六座屯兵营地,形成环形拱卫态势,以确保大营的安全和稳固。

  不过,由于前期抵达的兵马不多,目前为止还只是初始阶段。位于马家集以东的城廓土围刚刚有了雏形,不过数尺高,里许宽的土围只能作为临时的工事使用而已。

  马家集中心位置,桓伟的大帐坐落于此。一天在寒风之中指挥兵马筑造营地的忙碌,让桓伟颇为疲惫。作为第一次率领荆州大军作战的他,既兴奋又紧张。

  桓嗣被革职赶回荆州之后,自己得到了机会。桓伟深知,这是桓玄给自己的一个极好的机会,自己必须把握住。自己和桓玄是同胞兄弟,桓玄有意给自己机会,便是因为他希望将来权力掌握在更亲近的兄弟手中。桓嗣等人再怎么样,也是从兄弟的身份。

  这次出发之前,桓玄也好好的跟桓伟谈了话,告诫他前期率军抵达之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桓玄告诉桓伟,他率先抵达马家集屯军,首要任务是建造好营寨,站稳脚跟,而不是其他。务必要将营寨迅速建设完成,做好防守。后续大军陆续抵达,物资陆续抵达之后,方可议进军姑塾之事。而这个过程,需要起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关键。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毕竟此番是进入京城区域作战,可不是在荆州之地。那是劳师袭远的作战,和之前的战斗不可同日而语。

  桓伟觉得桓玄过于谨慎,他觉得,打不过李徽还打不过司马道子么?两度的手下败将,有必要这么谨慎么?不过,既然桓玄郑重嘱咐了,自己按照他的吩咐去做便是。

  抵达马家集之后,桓伟倒是有模有样的派出了兵马侦查,组织人力建造大营,忙的团团转。内心里,桓伟倒是希望能够利用此次机会展现自己,立下头功,免得一些人说嘴,说自己不懂领军作战。

  桓伟这几天跑前跑后,脚都跑肿了。今日风大,天气又冷,累的着实够呛。回到营寨之后,命人煮了些肉汤,就着肉汤喝了大半壶的酒。身上也热了,脑子也昏昏沉沉了,于是倒头便睡去。

  这一觉睡得极为香甜,甚至做了个绮丽的美梦。自己被十几名妙龄少女围绕着,在热气腾腾的池水里追逐嬉闹,好不快活。正抓到一名少女剑及履及的关键时候,突然间,美梦被粗暴的打断了。

  “桓将军,快醒醒,有重要军情。”大帐外间的叫嚷声颇为刺耳。

  桓伟惊醒过来,脑子里还残留着玫瑰色的梦。气急败坏的骂道:“号丧么?什么事?非得这时候来禀报?”

  外帐之人大声道:“我等也不想啊,我们接到禀报,敌军大军压境,已抵达十里之外。”

  “什么?”桓伟跳了起来,脑子里粉红色残留的梦已经化为粉红色的泡泡破裂。他冲出内帐,来到外帐之中。外帐之中高高低低站着七八位将领,一个个神情焦急。

  “消息确凿么?对方来了多少人?”桓伟的心砰砰的跳。这是他领军以来第一次遭遇敌人,面临战斗,心中有些慌乱。

  “消息是桓谦将军送来的,他的水军斥候于江堤突前侦查,发现了敌踪。所以派人前来禀报。对方人数不少,约莫两三万之众。桓谦将军派人前来传达命令,要桓将军坚守工事,以逸待劳,不得出击。他已经命水军万人沿江突前,在蒋家村一带登陆,攻敌侧翼,或可退敌。”一名将领沉声道。

  桓伟的心安定了下来,因为他听到对方的兵马数量不过两三万人而已。己方水陆兵力高达五万,兵力占据绝对优势,那还有什么好怕的?

  “桓谦怎么回事?知道了敌人进攻,怎还只派一万兵马上岸帮忙?他的三万兵马都要上岸协助才是。派人去告诉他,水军上岸迎敌。即刻集结全军,依托东侧工事准备作战。”桓伟大声道。

  众将领命,纷纷而去。桓伟命亲卫帮自己披挂盔甲,将肥大的身体艰难塞进一副盔甲里之后,大踏步出了大帐。

  外边天色黑暗,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冷风嗖嗖,冻得他连打几个喷嚏。四周人马杂沓,各营兵马正在向东侧集结。

  桓伟定定神,翻身上马,带着一群卫士向东而去。

  司马允之司马休之兄弟二人率三万兵马天黑出发,一路向西直扑马家集。两兄弟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管不顾,一路上催促兵马疾行。三万大军深一脚浅一脚的摸索着,花了五六个时辰,终于于四更时分逼近马家集以东之地。

  靠近敌军大营之时,手下将领提醒司马允之,侧翼进攻的兵马并无消息,当大军驻留,等待侧翼抵达之时发起进攻。

  司马允之等待了小半个时辰,眼见四更过半,尚未有任何的侧翼兵马的消息,于是大怒道:“如此怠慢军令,天将放亮还不到,必要以军法惩办。不等了,中军突进,发起进攻。”

  将领们吓了一跳。侧翼兵马没到,便要发起进攻了?这打仗的事情,在司马允之看来像是儿戏一般。对方兵马众多,也不去探探情况,一句话进攻便要进攻了?

  将领们连忙阻止。司马允之却道:“你们这些人,胆小如鼠。对方军营就在前方,有什么好犹豫的?侧翼兵马就算没到,难道我们便要半途而废么?敌军尚在熟睡,等天亮了,他们起床了,便起不到突袭的效果的。都给我闭嘴,传令,全军突击。再有多言,军法从事。”

  众人无可奈何,只得传令下去。近五更时,姑塾军发起了进攻。

  司马允之倒是一点也不留手,三万兵马全军压上,向前冲出数里,抵达马家集大营以东。所有人冲向敌营进攻,也没有什么阵型,没有任何的重点,一股脑的冲了上去。

  然后,他们遭遇到了早已在工事后集结的荆州军的猛烈反击。

  借助工事和居高临下的地势,荆州军弓箭手在黑暗中射出了一轮又一轮的箭支,对一窝蜂冲向大营的姑塾军造成了海量的伤害。数以万计的弓箭手在长达两里宽的作战面上猛烈打击对手,姑塾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死伤数干之众。

  司马允之没有放弃,扯着嗓子吼叫着下令强攻。数万兵马不顾伤亡冲上了缓坡,还别说,真被他们冲入了工事之内。而守军被冲破防线之后,便只能被迫和对手展开了肉搏作战。

  两位领军之人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司马允之兄弟狗屁不通,桓伟是不通狗屁,这次作战展现了大晋战场上优秀的匹配机制,双方都是不入流的货色,导致整场战斗进行的混乱而又可笑。

  司马允之这一方的计划本就是想当然。司马允之随便在地图上花了两条包抄的线路,就以为两支兵马可以包抄抵达。完全不管地形允不允许。直到此刻,两只包抄的万人队还在二十里外的山林和湖滩之中挣扎,根本抵达不了战场。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允之要么驻军等待,要么放弃偷袭都是正确的抉择,但他还是强行发起了进攻。

  反观桓伟这一方,地利优势,工事优势,又提前得知对方抵达的情报,又足够的时间布置防御。但他只知道将所有兵马退到前线工事上,而在纵深位置没有布置任何的打击力量。司马允之的兵马进攻之时,他完全可以层层阻击,大量的杀伤对手。最后才冲出决战。但他根本就没这么想过。只是一股脑下令两万兵马顶在最前方。以至于被对方冲了进来,被迫形成混战的局面。

  虽然场面混乱,但厮杀是真的血腥。双方像是两个愣头青打架,没轻没重,全是狠招,杀的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天蒙蒙亮,双方死伤都很惨重。这时,桓谦手下一万水军从江边上岸,从侧翼加入了战斗。这一下,平衡的天平被打破。桓谦的水军虽然陆地上的作战能力不佳,但是这侧翼颇为致命。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觉察到情况不妙,倒也不是一味得不怕死,当即下令撤兵。

  三万兵马死伤了七八干人,其余的兵败如山倒潮水般的撤退了下来,往来路便逃。

  桓伟见此情形,哈哈大笑得意洋洋。大声道:“给我追!杀光他们。”

  手下将领赶忙阻止道:“桓谦将军说了,击退便可,不可穷追,以免生变。”

  桓伟怒道:“你们昏了头么?桓谦统帅水军,怎对我发号施令?尔等对他的话倒是言听计从,当我的命令是放屁么?敌军溃败,正是扩大战果之时。此番大胜,正是首功,你们却来阻止?吃里扒外的东西,要我拿军法处置你们么?给我追。”

  众将领不敢多言,只得率军追击。一万四干荆州兵马追着姑塾败军的屁股便一路追杀了下来。

  败军不敢停留,拼命奔跑。好在已经天亮了,不像昨晚那般摸黑前进,道路也算平坦。他们一直逃出了十几里地,本想喘口气整军。结果发现对方不但步兵穷追不舍,居然一路追杀了下来,而且一支三干余人的骑兵队居然绕行到了侧前方堵截了去路。

  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慌了神,但也激起了他们的悍勇之气。对方摆明了要吃掉自己这剩余的兵马,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不死不休便是。

  于是双方再战。又战近一个时辰,姑塾兵死伤惨重,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只得再次下令往**围逃跑。对方哪里肯放过,数干骑兵在前方拦截,左冲右突,杀的姑塾兵人头滚滚。

  司马允之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接受了手下的建议,决定放弃步兵兵马,带着干余人的骑兵兵马突围。虽然这么一来,三万兵马将全军覆灭,但总好过死在这里的好。

  就在他们决定骑马从东南侧不管不顾的仓皇而逃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就听见南北两侧杀声震天响,两只姑塾兵马从南北方向包抄而至,冲杀过来。这一下,本来占尽上风的荆州军被包了饺子。

  荆州军做梦也没想到,对方居然还有伏兵,在半路上将他们包围。当然,他们也更加想不到,这两只兵马原本的目的地是马家集大营。只是因为山林江滩的道路实在难以行走,一直走到现在才抵达此处。恰逢荆州军追到这里,他们得知了消息正好南北包抄而至,歪打正着的完成了既定的计划。

  别说荆州军没想到这一点,就算是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也没想到,甚至已经忘了己方还有两只兵马在半路上。他们在马家集的溃败恰好成了诱饵,将对手吸引到了这里。

  这一喜非同小可,眼见己方援军抵达,战局即刻扭转。司马休之当即回头领军作战。在两万援军抵达之后,姑塾军占据绝对优势,将对手团团包围。厮杀至中午时分,荆州军已经所剩无几。上万步兵死伤殆尽,桓伟和两干骑兵被围在当众无法突围。好在桓谦得知消息,水军出动抵达救援,司马休之才下令兵马撤回一侧,魂飞魄散的桓伟才带着几干残兵狼狈逃走。

  纵观这场战斗,用菜鸡互啄来形容丝毫不为过。领军双方都没脑子,硬是打出了这场混乱的令人诧异的战斗。

  而这场战斗的荒诞之处在于,看似是巧妙的安排,但其实根本就是无心插柳的偶然。双方胜败的转换如此之快,反转的令人目不暇接。两方的作战漏洞百出,但双方却又半斤八两都以为自己计划精妙。一个没脑子的进攻,一个没脑子的追击,而胜负的关键看似是计划的安排,但其实却是荒诞的巧合。

  一对卧龙凤雏,打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战。

  不过,对于司马允之司马休之兄弟而言,胜利最终属于他们。虽然死伤了近一万三干名兵士,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但最终凭借着两翼的两只兵马的及时赶到,将两万荆州军几乎全歼,绝对算得上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对于此战的结果和峰回路转的丝毫不牵强的种种转折,就连司马允之手下的将领都有些疑惑。自家主帅那种看似不靠谱的信马由缰的随意的计划,是否是一种洞彻一切的智慧?是一种举重若轻的沉着?是一种算无遗策的英明谋略?是一种超出理解范围的高度?

  否则,一切怎么会那么自然,安排的恰到好处?这不是天才是什么?

  对此,司马允之坦然承认,这一切都是他计划之中的安排和算计。

  当日傍晚,司马允之司马休之率军回到姑塾,当天夜里,一封捷报送达京城。睡梦中被叫醒的司马道子从王绪口中得知了此战大捷的消息,顿时喜笑颜开,连连赞叹。

  “仲业,哈哈哈,没想到司马允之给了本王一个惊喜。一战歼敌两万,给于桓玄当头棒喝。哈哈哈,首战胜利,这是个好兆头啊。有人跟我说,司马允之司马休之无领军之能,现在如何?这些人都可闭嘴了吧。仲业,你不也担心他们不成么?现在如何?没话说了吧。”

  王绪躬身道:“下官惭愧之极。王爷识人用人之才,当真深不可测。仲业自愧不如也。”.


  https://123vvxw.cc/html/32484/32484762/1090118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123vvxw.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123v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