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 第475章 谢邀,人在光甲航天刚投完简历

第475章 谢邀,人在光甲航天刚投完简历


“如何评价可控核聚变以及光甲航天后续的十万亿航天大基建计划?”

“谢邀,人刚给光甲航天投完简历,已经收到了笔试邀请,心情忐忑中,超过一万个工作岗位放出,要是错过这次机会下次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心情有点激动,所以讲到哪里是哪里吧,

先说这次的大规模基建吧,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最好加入光甲航天搭上大时代的船的机会。过去动辄C9硕士起步是门槛,这一轮的扩大员工数门槛起码下放到一本。

当然学历下放不代表能力下放,不过对有能力但学历有一定缺陷的朋友来说会是最好的机会。网上有很多言论认为光甲航天扩大员工规模,势必然导致福利待遇的全面下降,我不这么认为。

现在的光甲航天就好比全球刚要从蒸汽动力转变为电力时代,那个时代的通用电气一样。

当时的通用电气在全球范围内可是有超过五十万雇员,其中顶级实验室贝尔实验室诞生了大量未来顶尖的科技成果,拆分成七个实验室,各个都是顶级实验室。

而人类走向太空的过程中,对于员工数量、质量和整个庞大工程体系,要比人类迈向电气化时代大得多。我不认为需要担心福利待遇的问题。

再者以光甲航天动辄募资十万亿起步,怎么可能会发不出工资?手握的光伏、电池、常温超导、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专利授权费,每年就能提供接近一千亿的现金流。

这里只是专利授权费,加上未来核聚变大规模推广带来的专利费,更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光甲航天的员工规模别说只增加一万人,就算增加十万人,也不会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

然后是可控核聚变,毫无疑问直接面临冲击的就是石油、煤炭这些能源行业,其次是传统资源。

过去因为要考虑成本,所以不得不考虑袋鼠国的优质铁矿石,哪怕双边关系再差,也得硬着头皮买,无非是买多买少的区别。

但现在,一来是有高丽半岛更优质一点的铁矿石,二来是电力成本大幅度降低,意味着不优质的铁矿石,我们也可以靠着能源成本做到总成本和优质矿石一样。

所以我不认为华国会直接出售核聚变发电站,而是会采取参股的方式。类似我给你建核聚变发电站,但我需要有股份,我要占收益。

这样的方式,国家会有一大笔常态化的现金流,除了用来补偿受到冲击的民众,还有一个很大作用就是调控整个资源市场。

用经济上的手段兵不血刃地实现政治上的目的。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拿铁矿石来说,澳洲铁矿石开采成本加上运费、各种税,最后到企业手上是1000元一吨。

袋鼠国和我们关系不好,各种和我们做对,那华国方面宣布对所有用非袋鼠国铁矿石的钢铁公司实行定点补贴。

补贴后你用高丽半岛的铁矿石成本加在一起只要800元,那还会有人买袋鼠国的铁矿石吗?

显然没有,除了铁矿石本身的供给被直接打压外,华国方面因为有着信息差,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颁布相关命令,所以他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做空,再赚一笔。

股票市场做空袋鼠国力拓、必和必拓这些顶级铁矿石出口商再赚一笔。等于是一鱼多吃。

为什么这段时间资本市场巨震,就是因为这种可能性所以整个资本市场非常慌。大家之前都有工具箱,阿美利肯有美元、美债、美股等等,华国有城投债、降准降息、定向发行特别债等等。

总之都有点手段,也都有压箱底手段,有差别但差别不大,你说降龙十八掌和九阳神功能有多大差别吗?

但老中不声不响搞出了可控核聚变,还是真正具备大规模商业化意义的核聚变,尽管暂时从成本角度优势有限,考虑到大规模电网改造的话,成本可能还要更高一点。

但那也是核聚变啊,相当于老中的降龙十八掌能够打出冲击波,从武侠变成了玄幻,你的九阳神功还只是皮肤变热脸变红,这怎么打?打不了一点。

自此之后,一旦等华国的可控核聚变大规模落地后,华国工具箱里的牌就近乎无限了。无论世界风云怎么变幻,华国都能等到所有经济体被拉爆之后自己最后一个被拉爆。

这既是可控核聚变的威力所在,所以资本市场的逻辑彻底颠覆,我们看到从美元到美债再到美股全面崩盘。

大家不太需要担心,华国的GDP会随着rmb增值不声不响之间就超过阿美利肯,其次在有生之年大概率能看到其他国家的白菜价格10元,华国的白菜价格1元,只要外国十分之一的基础物资价格。

最后再谈一下林甲和光神吧,本来想聊聊航天的,但因为我马上要面试了,面试通过之后再详细展开聊聊,要是面试没通过水平不够的话就闭麦了。

在我看来,光神和林甲挺般配的,二者最般配的地方就在于对世界的那种疏离感,感觉世间万物都不放在眼里,光神很正常,搞科研已经成神了,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也不例外,能亲手打造月球基地、太空城市、火星基地,我也一样不会对任何女的感兴趣。

在小红书上老是刷到关于光神喜欢哪种女生的帖子,我想说的是有没有一种可能,世界上比女的有意思的东西太多了呢?以光神所掌握的资源来说,性资源只是最不起眼的一种呢?

另外说下林甲,林甲也有类似的感觉,她的疏离感我估计来自家庭成长环境,简单来说就是好的东西早就见过了,像正常富二代需要的创业成功感,也早早就获得了,我没记错的话光甲科技从成立到上市好像才一年多时间。

你想,一富二代创业,哪怕只是作为联合创始人,创业时间一年半就做了一家科创板龙头,市值千亿的公司,当时市值千亿。然后另外一家公司,更是有史以来估值最大的公司,募资动辄十万亿起步。

她对创业还会感兴趣吗?网上不都说,不怕富二代吃喝玩乐,就怕富二代老想着创业么?可以这么说富二代的终极人生目标,林甲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就超额完成了。她的丈夫又是有着神名号的人物,她生活还缺什么吗?

我真想不到,可能除了孩子外,他们的生活什么都不缺了吧?孩子这种对他们来说也是随时能要的。因为什么都不缺,所以会对世界有疏离感,什么都不在意。

其实就因为这样我之前在想,他们这性格很难管好一家大规模的汽车企业,因为你要一个一个的供应链去抓,一点一点去抠成本,这对他们这种什么都不缺的人来说太难做到了。

这需要放下身段到泥潭里打滚,还得亲力亲为,所以林甲选择做100万以上的跑车估计也是这样想的。

说回他们两,这种疏离感不就很适合在一起吗?我不干涉你,你也不干涉我?光神要真找那种天天黏着他的小女生,长得再好看也坚持不了一个月就得被踹。

所以我反而觉得他们两人的关系特别稳固,哪怕光神出轨,林甲估计也会选择原谅甚至是无视。”

“谢邀,我要笑死了,本来传统油车因为一些老登以及各种原因在国内还有大概百分之二三十的市场的,可控核聚变出来之后,传统油车最后的两大阵地大众和丰田也撑不住了。

根据车fans最新的消息,目测下来百分之九十的大众门店一台油车都卖不出去。受到可控核聚变影响,之后一周的华国消费者超过99%都选择购买新能源而不是油车,所有油车的周销量加在一起只有区区500台。

太夸张了,这一下直接把油车给干懵逼了。大众和丰田不得不又开始大降价,起步降五万试图挽回客户。

本来说放弃2030年全面转型电车的大众又开始放风,说到了2030年有可能放弃油车,丰田更是死鸭子不嘴硬了。

听说是来和一汽聊了,希望能够联合开发氢能源,希望把自己手上所有氢能源相关专利投到和一汽成立的合资公司里去,希望能够借助华国的研发和市场来把氢能源这条路给走通。

我只想说早干嘛去了?我在2024年的时候就预言了现在是向华国汽车企业投降代价最小的时候,那时候不投现在来投。

丰田等于是把自己的未来给卖给华国了,不过不卖也不行,它要是不和华国合作,它手上那些氢能源技术专利就是废纸,和华国合作还有一线生机。

大众感觉新款奥迪又得改,还是得改电气化平台才卖得动,不然就算有S1自动驾驶机器人的带动效应,也很难有好的表现。”

“刚才和某位参加了光甲航天项目推介会的大佬聊了聊,听到了很多来自一线的八卦。

据说当时现场去的都是大佬,高盛、摩根、花旗这些派的都是CEO,在进入光甲航天总部前,安检极其严格,就差把你身上扒光了。整个推介会现场很简陋,光神讲了大概不超过30分钟。

而且也不是说你想认购多少就能认购多少,认购多少都是光甲航天安排好的,比如中金和中投这两家国字头的就占掉了百分之二十,也就是一家一万亿,剩下才是其他投资机构分。

比如说给你分的份额是100亿,这是上限,你能投100亿也能投0,但所有机构都是,你给了多少,我就投多少。

高盛、摩根、花旗这些一家五百亿,他们眼皮都没眨一下就认了,连个电话都没给总部打,五百亿的额度连个具体投后资金保障都没看就认了。我听大佬和我说,其他项目哪怕只是两千万的小卡拉米,都得反复讨论确保我这两千万是用在项目本身而不是被你挪用了。

钱投进来之后,更是恨不得财务、采购和人事都是我投资机构的人,你每花一分钱我都得一清二楚。这回换十万亿的项目,大家没人敢提要求,互相讨论的时候甚至会因为自己投的份额多而感到得意,觉得自己所在机构的地位比对方更高。

不得不感慨,金融就是这么神奇,给不缺流动性的提供流动性,给流动性紧张的再紧一紧银根。

大佬猜测是为了安抚阿美利肯资本,希望他们别轻举妄动,所以才特意安排的投资份额,不然一分钱投资份额都不想给他们。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点,现在这帮大客户对于私募机构有个评判标准,就是你是直投的光甲航天项目还是通过其他大私募转投。

如果是直投份额是一百亿以下,还是一百亿到五百亿,总之得问个明明白白。

某家有幸投了光甲航天十万亿项目的私募机构,手下的市场销售人员,甚至直接在名片上印着:光甲航天大基建项目直投方。

最扯的还是银行,一帮银行搞出一堆有航天字样的理财产品,理财经理去跟客户宣传,就是我们底层资产包括了光甲航天的10万亿项目,是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的直接受益方,总之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实际上一期总共10个亿的理财产品,底层资产穿透下来,可能就只有一两百万属于光甲航天的10万亿项目,其他都是压根沾不上边的底层资产。

但架不住银行这样的包装就是有效果,这类理财产品卖的都特别好,动不动就全部清盘销售一空。

一些小的机构也想学银行的套路,跑去大私募以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溢价来买光甲航天基建项目的投资份额,然后打包放到自己的金融资产里去发售,整个玩法太野蛮了。

多说一句,这相当于光甲航天的十万亿项目,才发售两周时间,在实际交易上价格已经翻了十倍都不止,更可怕的是这是成交价格,不是标价,而且是供不应求的那种成交价格。”

(本章完)


  https://123vvxw.cc/html/63751/63751755/111105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123vvxw.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123v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