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 第471章 ai敌不过人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第471章 ai敌不过人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抱歉,莱特博士,我想请问可控核聚变与常温超导技术是否真正成熟?如何证明?”

“今年年底「羲和-3」商用聚变堆就会开始正式投入运行,它计划连续运行12个月,部署在申海周边,它将辐射整个YP区,羲和-3的发电成本将降低到0.03元/度。

另外基于常温超导的太空输电装置的输电损耗我们也经过了测试,在月球的嫦娥基地中,常温超导材料的输电损耗实测在0.001%/千公里。

二者结合,足以保证整个广寒工程的地基牢不可催。”

“莱特先生,10万亿单期募资规模过大,如何确保资金不被滥用?”

“无法保证。”陈元光一副爱投不投的样子。

“整个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如何保障投资者的短期收益?”

“无法保证,短期来看这期间的技术专利授权分红,其次大家的投资份额是可以变卖的,中途随时可以交易。”

“月球资源开采存在违反《外层空间条约》的风险,要如何解决?”

“抱歉,我们已经通过了《月球资源开发特别法》,该法律承认了企业对所开发资源的产权。”

整个推介会陈元光出现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答疑阶段对于各路金融领域大佬的疑问,他也只是有选择的回答。

但在座的各位,没人觉得自己这趟来亏了,反而觉得太值了。

光是听到华国后续的计划后,没人怀疑如此宏伟而又科幻的计划会无法实现。

可控核聚变的点火成功,导致所有人对于陈元光的信任度都拉满了。

不管他来自哪个国家,对华国是什么态度。

至于陈元光的态度,和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这些原本会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情,在十万亿航天大基建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

“这就是迈向航天时代的大基建计划。

什么广寒工程,这个项目才应该叫星际之门。”杰米·戴蒙感慨道。

杰米·戴蒙,JP摩根的CEO,JP摩根在2004年的时候以580亿美元收购美一银行,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美一银行的CEO是杰米·戴蒙,而JP摩根希望杰米·戴蒙在未来成为JP摩根的CEO,绝对的大佬,执掌JP摩根都快二十年了。

而和他对话的是丹尼尔·平托,则是JP摩根的二号人物,原本要在2026年退休的首席运营官。

但因为美股、美债和美元都崩的太惨,丹尼尔·平托没能按照原计划退休。

丹尼尔·平托感慨道:“现在的局势已经失控了,背后的董事会们都已经坐不住了。

华国已经完全失控了,现在的发展速度在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别说董事会,从华盛顿到华尔街再到波士顿,所有人都在想,我们要怎么和华国相处。

人们都期待着太空时代的到来,但从来没有人真的做好过准备。

按照华国人的计划和基建疯狂程度,我们能够在有生之年起码看到,月球资源被大规模利用,人类开始进行初步的火星开发。

在这样的预期面前,地球的重要性开始降低。

整个传统利益和逻辑都会在太空时代被彻底重构。

我们能够做的无非是尽可能保证摩根的利益。

可谁能知道在新时代,如何保证利益呢?

这可是比蒸汽时代到电力时代还要更加剧烈的变化。”

当未来已经近在眼前的时候,所有人思考未来如何变化都是建立在历史的前提下。

这两年所谓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分析在国外的金融圈非常流行。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纺织机械和铁路为核心,推动了英格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而工业化需要大量资本投入,金融体系随之变革,因为工厂建设、铁路铺设等需要长期投资,远超传统手工业的融资规模。

股份制公司(如东印度公司模式)开始普及,股票市场开始发展(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801年)。殖民地原材料和全球贸易为工业提供资源,也催生新的金融需求。

传统的家族式银行因为资本规模小、风险承受力弱,逐渐被淘汰。依赖短期借贷和小规模融资的模式无法满足工业化长期资金需求。

在这个时期,股份制银行:如英格兰银行(1694年成立)通过发行债券支持政府战争,后转向工业融资;伦敦威斯敏斯特银行(1834年)等新兴银行提供工业贷款。铁路投机资本:如乔治·赫德森(George  Hudson)等“铁路大王”通过股票融资推动铁路网建设,尽管后期泡沫破裂,但改变了融资模式。

这些在当时看来的新模式开始快速崛起。

简单来说,传统借贷模式让位于股份制银行和证券市场,英格兰顺势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内燃机、石油化工和钢铁工业为标志,阿美利肯和德意志成为中心,金融体系开始进一步专业化,爱迪生的电力系统、卡内基的钢铁厂等需要巨额资本,催生出投资银行这一新模式。

行业整合(如标准石油、通用电气)依赖金融资本运作,金本位制确立带来了国际资本流动加速。

同样整个生态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方单一银行制下的小银行无法竞争,逐渐被摩根等大财团吞并。

而欧洲老牌贵族银行(如法兰西罗斯柴尔德分支)则因为过度依赖政府债券,错失工业投资机会。

投资银行和全能银行推动了垄断资本形成,美、德的金融巨头通过“资本+技术”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过去每次技术革命都伴随金融体系重构——无法适应新产业需求的资本力量衰退,而拥抱创新的机构崛起为全球巨头。

现在自然也不例外。

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相关资产,从期货到股票再到债券,都面临着价值归零的预期,中东和大毛这些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将直接面临财政危机。

像挪威主权基金这种需要面临着全面转型。

甚至就算是华国,近乎免费的能源导致生产成本骤降,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进入长期通缩周期,央行可能被迫推行“负利率+全民基本收入”政策来维持经济流动。

这对所有群体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

以这次10万亿的投资来说,前往太空的基建动辄10万亿起步。

欧洲、阿美利肯、霓虹、枫叶国这些国家要不要跟?如果要跟的话,打算投多少钱,是企业来做这件事还是政府机构来做?

谁来能够获得足够的信任,谁来操这个万亿只是门槛的盘子?

全球除了陈元光以外,谁站出来说,大家给我投钱,我来负责太空时代的基建,谁敢保证?

同样是执行宏大项目,开拓者系列火箭、光甲号空间站、长空号空天飞机、嫦娥月球基地、吴刚系列月球农场.

陈元光有如此多的具体项目来佐证,其他机构呢?

过去航天领域赫赫有名的机构,NASA想要操一个一千亿美元规模的盘子,也就是新的国际空间站项目,他们计划要花1000亿美元,全面对标华国的光甲号。

也要在地月之间的拉格朗日点去建造空间站。

1000亿美元,除了霓虹之外,之前的成员国全部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项目的不感冒。

NASA连一千亿美元的信任度都没有。

换SpaceX来呢?这个前最著名的民间商业航天机构,也同样不行。

SpaceX固然在火箭领域展现过自己的能力,但对于这类巨型基建项目,横跨多个领域的太空基建,他们可从来没有证明过自己。

更重要的是,如果只是火箭发射,聚焦在这种细分领域,阿美利肯没问题,但一旦蔓延到光伏、空间站、地月往返等多个领域,这对操盘手所在国家的制造业基础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SpaceX不行背后本质还包括了,阿美利肯孱弱的制造业支撑不起如此庞大规模的基建项目。

一个最基础的数据,钢铁产量。

你无论是空间站、太空光伏组件、航天器,这些都需要用到钢材。

无非是钢材类别罢了。

华国的钢铁产量是阿美利肯的十倍。

你的地基就不牢固,就别指望能够支撑起如此庞大的计划。

至于多国联合,欧洲和阿美利肯联手呢?那这之间的利益纠葛会吵到天上去,光顾着开会没人干活了。

所以在今天的会开完后,陈元光首次公布了外界此前难以想象的广寒工程后,在座的金融大佬脑海里思考的问题包含了同一个。

那就是未来的投资模式会是什么样。

互联网激发了天使投资这种模式,天使投资在过去二十年成为主流。

未来呢?

动辄万亿起步的规模,天使投资显然不适用。

大家都想到了虚拟货币,也许虚拟货币会是新的模式。

项目靠着发起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通过虚拟货币的形式直接面向个体募资。

区块链在这种时候,也许才是真正发挥其威力的时候。

“美联储为什么没有考虑过采取毁灭一切的方法?”

所谓毁灭一切就是核武器,靠着庞大的数量,人们拿着棍棒打S4.

“有很多原因。

一个是他们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存活下来。

要知道阿尔法科技的存在,对这些家族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谁敢做这样的决定,谁又能保证在新世界的格局里,阿尔法不会继续存在,像摧毁亚当斯家族成员一样摧毁他们呢?

二来是,华国现在就像是深不见底的黑洞,他们过去还会暴露一些最新的设备。

现在呢?

是没有进展,还是不公布进展?

这两者的差距可太大了。

能做到核弹变轨,那能不能做到拦截超音速导弹?

有空天客机,那有没有空天战斗机?

可控核聚变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那空天母舰是不是也在研发中了?

华国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未知变量,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阿美利肯做不到毁灭世界呢?”

“主要最核心的还是常温超导材料,如果我们能够实现常温超导材料的技术突破,那阿美利肯还有机会。

至少有追赶的机会,如果不行,那大家早做准备也没错,在新秩序中找到分一杯羹的机会。”

“重大消息!新一期的希音看世界除了采访到了光甲航天的林总外,我们还采访到了特殊神秘嘉宾!大家敬请期待。”

广寒工程的募资结束后,该消息很快从金融圈扩散到了全世界。

因为这种事情本来就瞒不住,大家都在大肆报道,广寒工程完工后的各种影响。

而华国网友也是最激动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希音对林甲的专访,也成为b友们最期待的待播节目了。

大家都很清楚,和电视台采访比起来,自媒体的采访尺度会更大,另外就是李希音和林甲的私人关系,决定了她能问的问题也会更私人化一些。

不那么官方。

而李希音的最新动态更是把b友们给急坏了。

“该不会是?”

“麻溜点放出来!我要看光神!”

“别吊胃口了,赶紧把成片给丢出来,急急急急急!”

“早就知道整个b站就你最争气,赶紧把光神给我抬上来,等着开饭呢!”

“光神,我要看光神,黑暗恐惧症犯了”

李希音之所以吊胃口,是为了找品牌方。

像这种采访,肯定不会是转转、马丁工装、瓜子二手车之类的小商务。

同时因为全程是林甲的访谈,考虑到观看体验,又不可能专门给广告镜头,所以李希音只接受植入式广告。

也就是在他们两的边上摆上品牌标识。

类似手里拿个小米抱枕,旁边桌子上放个豆包ai的标志之类的。

通过植入的形式打广告。

就这种广告,都有大把品牌方买账。

其中来自AI、新能源车、手机的三家厂商以500万的价格,通过植入式广告的方式出现在采访视频中。

五百万只是在时长不会超过半个小时的视频里出个镜,品牌方们都觉得自己赚大了。

(本章完)


  https://123vvxw.cc/html/63751/63751755/111105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123vvxw.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123vvxw.cc